踏炎黄之故里,探三秦之古韵 ——北科学子赴陕西传承弘扬非遗文化,追溯中华文明起源
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追溯中华文明的起源,北京科技大学文心与你寻秦古韵调研实践团于2023年7月17日在宝鸡大酒店成功集结。怀抱着满腔憧憬,怀揣着满腔热情,当日晚上,寻秦古韵队全体队员对接下来在宝鸡的行程和具体实践任务进行了讨论和规划。
红日初升,新的一天已然来临。2023年7月18日上午,全体队员集体前往炎帝陵。位于陕西宝鸡市的炎帝陵,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炎帝的陵墓。炎帝陵占地广阔,由主陵区、祭祀区和文化广场组成,在工作人员的引导讲解下,我们从中了解到了百家姓的文字起源、有关炎帝的神话传说以及人们的祭祀活动等。、
中午,我们乘车来到了西府老街。在这里,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到了微雕大师葛雷杰和石板画大师姜文魁。从葛大师这里我们了解到猛犸象牙微雕区别于传统微雕的重中之重——精微细刻的技艺、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巧妙的构图。葛大师说尽管现在年轻人越来越难静下心来学习微雕技艺,但他仍会尽自己所能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与葛大师有同样想法的还有石板画姜大师。姜大师告诉我们:自古以来,石板画在各类碑刻、崖刻、壁画上都有所表现。它是古人生活轨迹的重要记录载体,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两位大师的宁缺毋滥的匠人之心让我们深受震撼,切实感受到了学习与传承非遗文化和此次寻根溯源的主题之间的关系。所谓的非遗文化不正是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的日常生活吗?
下午,我们应邀前往宝鸡石油机械厂。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宝石机械厂先进的科技展览,了解到宝石机械厂的“前世今生”,真实感受到了宝石机械厂对铁人精神、石油精神和宝石精神的传承,体验了宝石机械厂虚拟训练室。我们坚信在宝石机械厂上下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宝石的明天更辉煌,钻机等科技产品定会持续进步。
7月19日,我们寻秦古韵小队有幸去到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和泥塑的发源地宝鸡市凤翔县纸坊镇六营村。上午在宝鸡青铜博物院三四个小时的探索,让我们看到了周秦时期人们生活的不同侧面,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不由让我们感慨:“青铜器不愧是我中华文化魂之所在。”下午去到泥塑的发源地宝鸡市凤翔县纸坊镇六营村并采访了凤翔泥塑区级代表性传承人胡锦伟。作为一名90后年轻的非遗传承人,在他大学毕业后满怀着对泥塑的热爱回到了家乡,肩负起了对凤翔泥塑传承和创新的热爱,不断地用自己的努力为传统非遗项目注入新的活力,并且先后参加了多场有关于凤翔泥塑的推广宣传活动。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到当代青年回报家乡和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和决心。
时间流逝了,匆匆地流逝了。走得那么无影无踪,就像荷叶上的露珠,滑落到水里的瞬间,那么快又那么干脆,不做停留。眨眼间第四天已然到来,7月20日寻秦古韵小队在酒店休整一个上午,下午再度启程前往泥塑村,偶然采访到了有着“西府皮影第一刀”之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皮影的传承人刘一刀先生。再次深入泥塑村,我们了解到陕西凤翔彩绘泥塑已在2006年5月20日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始于先秦西周时期,流传民间已有三千年之久,是至今中国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类手工制品。刘一刀老师为我们实践团成员简单描述了西府皮影的制作流程。本次的探寻活动,大家感受到了西府皮影的独特艺术魅力,同时也体会到了这项古老民间艺术在传承过程中的艰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真实见证和延续,也是一种不可抹去的生命符号和文化记忆,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但愿这些“遗落的明珠”都得到良好的保护与传承,在未来依旧能够璀璨发光。
7月21日早上,我们去到了小南里村木版年画基地,采访了木版年画传承人邰氏。邰氏告诉我们:凤翔木版年画,源于肖里邰性,凤翔木版年画全以手工印制,局部手工染填,色彩对比强烈,造型饱满夸张,保留了古版年画古朴自然的艺术风格。深受西北地区民众喜爱。邰氏还向我们展示了木版年画的制作步骤,以及些许成品。确实精妙异常。在邰氏的盛情邀请下我们还亲身体验了一番,让人难以忘怀。离开木版年画基地之后,我们来到了剪纸非遗传承人孙阿姨家。孙阿姨向我们展示了她的作品,包括传统的剪纸与含有许多现代元素的剪纸,都十分精美。孙阿姨告诉我们:她的剪纸手艺是传承于自己公公,凤翔地区的剪纸大都以家庭为单位传承。孙阿姨还说:剪纸应该与时俱进,一味地坚守传统在某些方面并不是好事。也正是因为不断地创新,孙阿姨的剪纸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让剪纸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从与两位传承人的交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代非遗手艺人为了使非遗文化传承下去所做出的努力,我们相信在无数像两位非遗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陕西非遗文化会在新时代下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辉。
自7月22起,寻秦古韵小队在宝鸡的社会实践圆满结束。接下来直到社会实践结束,我们将会待在西安,参观了半坡博物馆和碑林博物馆,通过了解半坡人的生活方式和参观碑林来实现我们此次社会实践的主题--寻根溯源。在西安的这些天里我们会对文创产品进行售卖——由我们手工制作的扇子,上写有我们的美好祝愿。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与多个社会实践团建立了联系,以线上宣讲的方式向几百名孩子介绍了以凤翔泥塑为代表的陕西关中非遗文化,真正实现了让陕西非遗文化走出陕西的计划。
在数十天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寻秦古韵小队始终秉持着寻根溯源的主题,以宣传陕西非遗文化为目标,积极响应大学生返乡报效国家的的政策,圆满完成了此次社会实践的任务。
编辑: 未知